JC/T 2297-2014《建筑材料及构件复合环境试验 人工光源辐照 -
雨雪冰冻试验方法》是一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的详细介绍: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人工光源辐照下的雨雪冰冻试验方法的术语和定义、试验设备、试验方法以及试验报告
。适用于评价在我国冬季有冻雨地区使用的建筑材料与建筑构件,在太阳辐照并伴有降雨及冰冻条件下的使用、贮存与运输过程中的性能和变化.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2422:环境试验试验方法编写导则术语和定义.
GB/T 2423.38-200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 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R:水试验方法和导则.
术语和定义
辐照度: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所照射的某波长或某波长带通内的辐射能量,单位为瓦每平方米(W/m²).
辐照量:辐照度的时间积分,单位为焦耳每平方米(J/m²).
光谱能量分布:某光源发射的或某物体接受的绝对或相对辐射能量,是波长的函数.
黑板温度计:一种温度测量装置,由一块金属底板和一个热敏元件组成,热敏元件紧贴在金属底板的中央,整个装置的受光面涂有黑色涂层,可以均匀地吸收全光谱辐射.
自发热:材料或构件由于其物理或化学特性在试验过程中由于发生能量转换而产生热量的现象.
试验设备
试验箱体:试验箱应能提供符合规定光谱分布的光源,其在规定辐射测量平面上的辐照度为 1090×(1±10%)
W/m²,且该辐照度值应包括试验箱内反射被试验样品接受的辐射,但不宜包括试验箱发射的长波红外辐射。试验箱的工作空间内,各平面元件上的辐照强度与额定值的偏差应在
±10%以内。此外,试验箱还应设有对温度(含箱内温度、黑板温度)和湿度条件的控制和保持装置,以及可控淋雨装置和喷雾装置,可提供均匀淋洒的水滴和水雾,具体要求可参考
GB/T 2423.38-2005.
光谱分布:本试验规定的总辐射的标准光谱分布中,紫外线 B1 带宽 300nm-320nm,辐照度 4.06,占总辐射比例 0.4%;紫外线 B2 带宽
320nm-400nm,辐照度 70.5,占比 6.4%;可见光带宽 400nm-800nm,辐照度 604.2,占比 55.4%;红外线带宽
800nm-2450nm,辐照度 411.62,占比 37.8%;总辐射 300nm-2450nm,辐照度 1090.
试验方法
试验初始状态:试验样品和试验箱内的温度应处于试验室环境温度(25±3)℃.
试验条件:一个循环的试验条件为低温 - 20℃,高温箱内温度 60℃±2℃,黑板温度 85℃.
循环次数:循环次数推荐从 4、12、56、200 中选择,也可由有关双方协商而定.
稳定期:将样品接受试验表面朝光照直射方向安放在试验箱内。试验箱在无辐照状态下,温度保持在(25±3)℃,相对湿度不小于 85%.
试验循环:一个循环周期为 12h,具体过程如下 :
在无光照条件下,上升试验箱内温度,直到箱内温度达到 40℃,此过程保持相对湿度不小于 85%。
开启光照,试验箱内温度继续上升,直到箱内温度达到 60℃,黑板温度达 85℃,此过程相对湿度不控制。
升温阶段 a) 与 b) 阶段的总时长不超过 0.5h。
在光照条件下,保持箱内温度 60℃,黑板温度 85℃,此期间相对湿度控制在不小于 50%。
光照阶段总时长为 6h±5min。
关闭光照,开始淋雨,温度快速下降,待试验样品正表面温度下降到 5℃时,停止淋雨,开始喷水雾,并且箱内温度继续下降,直至下降到 - 20℃(在箱内温度下降到
0℃以下时,喷水雾自动凝结为雪飘落),此过程相对湿度不控制。
降温过程总时长不大于 2h。
箱内温度保持在 - 20℃,继续喷雾 30min 后,停止喷雾,并保持箱内温度 - 20℃不变,此过程相对湿度不控制。
箱内温度维持在 - 20℃的持续时间不小于 2h 。
